近些年來,人們遠行旅游,或者周末踏青,越來越鐘情于“窮鄉僻壤”之地。鄉村旅游在新時代下是最為活躍的旅游形式之一,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非常大的貢獻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鄉村旅游產業應運而生。鄉村旅游,以休閑度假為宗旨,以鄉村野外為空間,以野性游居為特色。注重生態的保護,以及人文情懷的陶冶。廣大農村地區,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,發展鄉村旅游極具優勢。然而,現階段的鄉村旅游產業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,仍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改善。鄉村旅游,又被稱為農業旅游、觀光農業、綠色旅游、田園旅游、生態旅游等。景觀規劃不合理:現階段的農村地區,缺乏合理的規劃和布局。鄉村的建筑功能、標識都缺乏系統規劃,資源無法合理配置,造成浪費。基礎設施不完善:隨著鄉村旅游盛行,民宿文化也掀起一股熱流,引起跟風。然而鄉村的基礎設施又跟不上游客量的暴增。因此會出現旅游體驗感差,服務落后的現象,留不住游客。特色不明顯:近年來鄉村地區開始注重景觀的營造,但大部分的景觀卻流于表面,嚴重缺乏對本土文化的挖掘,鄉村特色不明顯,文化品位不高。不注重生態保護:對于鄉村旅游產業,太過急于求成,對鄉村的開發和利用程度過大,甚至大于當地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范圍,無疑是對鄉村造成破壞。鄉村旅游規劃,實際上是一個循環上升的過程,是一個循環系統:預測—實施—偏差—糾正—再預測—再實施—再出現偏差—再糾正......是一個不斷修正提高的過程。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,包括8個階段:準備、確立目標、可行性分析、制定方案、方案的評價與比較選擇、實施、監控反饋、調整策略。在準備階段,盡可能是召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,共同就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探討,包括了鄉村旅游的經濟、社會、環境、建筑等問題。實地考察,確定鄉村旅游項目的主題、特色、規模等。進行考察之后,就要確定鄉村及周圍環境的經濟目標、社會目標、環境目標。需要如何開發,才能最大程度滿足當地居民脫貧致富的目的,滿足游客的觀光需求。項目可行性研究,主要包括對鄉村旅游資源、鄉村基礎設施、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查與評價,市場預測分析、成本效益估算、承載力分析等。確保項目可行,有理有據。方案的制定,應包括政策和操作規程兩方面。政策主要是從經濟、環境、投資、開發等方面。操作則從土地使用規則、設施建設規則、市場營銷計劃、人才培養計劃等方面。采用本益分析、目標實現矩陣、專家會議等方法進行評價,選擇最適合當地民風民情,最有利于鄉村經濟發展,又最大程度保護綠水青山的方案。實施規則,即實際開發工作,一般分為四個階段:基礎設施建設、旅游設施建設、經營、調整。這是一個漫長的階段,需要居民和管理部門共同努力。含三個方面:投入-產出統計、偏差評價、原因分析。監控反饋同時要注意村民態度的變化,確保村民的積極性。隨時搜集游客意見,分析原因并改進。對實施結果與預定目標進行對比分析,找出兩者偏差的原因,調整目標實施方案,修改規劃。一個景觀點與點、點與線之間的相互關系。根據游客的空間需求,享受需求,來安排景觀節點的位置。滿足平面構圖原理的同時,也滿足游客對景觀的需求。(2)景觀設計的起景、發展、高潮、結景等景觀情感起伏之變;只有設計出奇異的景觀風景,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好奇心,來旅游地進行旅游活動。鄉村旅游自然也是要遵循這一自然原則。注重“分合”“虛實”多樣的構景手法,對空間進行虛實處理,又集中與分散空間,在虛實中分合搭配旅游景觀。娛樂型鄉村旅游產品開發,是在原有鄉村現狀基礎上進行開發,比如農家樂體驗、采摘、農事體驗等等。既能減少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,也開發了一種新型娛樂形式。工作壓力和日常生活的繁瑣,讓現代人在都市中很少有清凈的時間。因此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在小假期里來到鄉村體驗田野間的生活,拋開工作和瑣事,在輕松的環境中擺脫束縛。鄉村的相對封閉特征,使得鄉村保留有原有的優美環境,傳統的農耕文化和濃厚的民俗,游客在這里可以體驗一切美好的事物。鄉村體驗旅游,可以很好地教育下一代。讓孩子丟開手中的平板、電視機、手機,在鄉村環境中學習種蔬菜,做農活,體驗勞動樂趣,接觸自然,學習遺失的常識。鄉村旅游的發展,確實可以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,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。總結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,雖然尚未完善,也存在一些問題,但總體的狀態和趨勢都是非常積極的。相信經過調整,會發展得越來越好。